医药分开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特别在党的十七大和这次全国政协十一届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的相继召开,医改继续成为社会的焦点话题。但正式政策却仍未出台。药店圈如何看待这些消息呢?如果说医改对药店圈来说是机遇,那么他将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契机,如果医改对药店的发展是一种挑战,那么药店又要如何面对竞争呢?或许,医改对药店还是……?
纵观各大媒体报道,医改被看作是势在必行,那么医改将朝着那个方向前进呢?怎么改,众说纷芸。
其一、机构的改革。
“大卫生部”的设想为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展开率先拉开序幕,而在上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一分为二的卫生部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将再次合二为一。全国人大对包括“大卫生部”在内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草案)》审议通过。
这次,卫生部将合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药监局)的全部职能,成为医、药、食品、公共卫生四大领域的“大管家”。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列席全国人大会议时表示,药监局合并到卫生部以后,其作为监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仍会保持。他认为,卫生部合并药监局,使医药统一到大卫生的体制下,对改善和协调医疗和医药的关系大有裨益。药监局局长邵明立也在列席人大开幕式时称,医药合并的“大卫生部”制改革,将更有利于药品在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安全保障,有利于医疗卫生改革,他本人非常赞同。
另据了解,“大卫生部”改革为医改铺平道路,主要因为医改已迫在眉睫。
对于委员们提出要将其他部门职能转入卫生部的建议,黄洁夫的回答十分谨慎。他说道:“机构改革走的只是第一步,今后还将会有所改进。医改方案本来就需要多个部门协调,来解决实施中的难点。”
其二、体制的改革。
1、财政力度的加大。
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支持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
中央政府已经明确了对医药卫生领域的投入将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将直接促进医药市场的扩容,成为推动整个行业高速成长的重要引擎。
对农村的政策的倾斜,一方面,利于中国的目前农村医疗水平提升,另一方面,对乡镇的药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资源的倾斜对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2、药店的分层管理。
作为全国零售分级管理试点省份,山东省按照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范围、经营类别、药学技术人员服务能力及经营条件的不同,将药品零售企业划分为一、二、三级。一级零售企业可经营非处方药,二级零售企业可经营非处方药、处方药(禁止类、限制类药品除外)和中药饮片,三级零售企业可经营非处方药、处方药(禁止类药品除外)和中药饮片等。分级管理实行升降级制度,药监部门将制定统一的药品零售企业分级管理标志。
药店的分级管理,被业界称为有利无弊,药店的规范管理是否对药店的社会责任有更高的要求呢?
3、医院药店的设立。
如果医药分离,原来被医院获得的药品销售利益将获得重新分配,而从中最有可能获得好处的就是医药商业企业。从当前的试点来看,各单位的门诊处方值均有较大幅度下降,门诊量却出现不同程度上升,这也意味着用药量的增加。在中国药品销售渠道中,医院渠道约占据80%的销售总额,随着医药分家的逐步推进,医药流通企业将分享这一巨大蛋糕。
医药行业“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五年之内取消“以药养医”制度。近几年,不断有医院和医药公司开展“医药分家”尝试,其中有青海保康医药托管青海红十会医院药房等10多个案例,其中动作最大的是南京市对全市近200家二级以下医院推行医药分家。
假如医院的药店回到药店圈内进行新一轮的竞争,或者医药流通企业来瓜分这蛋糕,那么原有的药店受到的冲击也是非同小可,这无疑是给现在药店的又一挑战。
陈竺部长对医改推进表示信心坚定。他说,医改的核心问题就是体现政府责任,一定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即要建立“人人享有医疗服务”的制度,医改体现的是社会公益性。再者、医药分开并不是药店从医院分出去,而是将医药购销合同上的利益和医院医务人员的行为分开。如果真的将医和药在机构上分开了,医生只负责为患者看病和开处方,患者则拿着处方去自己信得过的药店买药,这样的话,药品价格的高低就跟医院和医生无切身利害关系了。而为了赢得患者,塑造形象,医生就会开出相对而言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给患者。至于药厂方面,因为省去了回扣等面向医院的推销环节的巨额费用,就可以大幅度降低药品销售成本,从而推动售价下降;同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药厂还会不断地开发出性价比高的药品去参与同业(药品生产经营行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最终受益的将是医院、药厂和患者三方。这样的“医药分开”,才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多赢选择。
所以,无论医改之风怎么吹,相信它的改变是社会的需要,是社会的进步。而药店还是要继续走自我提升发展的道路,它会使药店向着规范化,专业化提升。只有药店的管理规范了药品的质量才能保证,真正的竞争的狼来了,使得产业更健康发展。 |